查看原文
其他

喜讯!东大六项目入选首批“新工科”项目名单,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五!

东南大学 2020-02-27


近日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公布首批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》(教高厅函〔2018〕17号),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,包括202个“新工科”综合改革类项目410个“新工科”专业改革类项目。其中,“新工科”综合改革类项目分为工科优势高校、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三大类型。“新工科”专业改革类则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类、大数据类、智能制造类等热门“新工科”在内的19个项目群。


东南大学此次共有六个项目成功入选,分别是倪中华教授、程光教授、王志功教授、贾民平教授、刘攀教授和孟桥教授主持的“新工科”项目,六个项目均为专业改革类项目,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五


图片来源于“软科”公众号

晓南

快来和晓南一起看看有哪些项目入选吧!



“新工科”专业改革类项目

01

智能制造类项目群


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项目群


电子信息、仪器类项目群


机械类项目群


航空航天、交通运输类项目群


能源、电气、核工程类项目群









如何有效推进“新工科”项目实施?

02


一、以“新工科”理念为先导凝聚更多共识

“新工科”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,以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“新工科”,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“新工科”,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“新工科”,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“新工科”。要把握好“新工科”建设的内涵,统筹考虑“新的工科专业、工科的新要求”,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,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,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。要探索建立“新工科”建设的新理念、新标准、新模式、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文化,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、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、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。



二、以需求为牵引开展多样化探索

要认真研究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,积极开展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,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,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,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。要把“新工科”建设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“催化剂”,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、学科专业结构、人才培养机制、教师评价激励等方面的综合改革,推动和引领高等教育深层次变革。创新大学组织形式,促进“理工”“工工”结合、“工医”“工农”“工文”交叉,面向当前产业急需建立现代产业学院,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建立未来技术学院。要加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成果,在新兴工科的课程体系、新形态教材和教学内容、在线开放课程、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等方面实现突破。





三、以项目群为平台加强交流合作

要充分发挥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群的平台作用,定期组织项目交流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、加大推进校际协同。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专家组、理工专业类教指委要发挥好“参谋部、咨询团、指导组、推动队”作用,加强对相关项目群的指导、支持和服务,组织开展师资培训、交流研讨等,统筹推进本领域“新工科”建设。教育部将适时通报表扬各地各高校“新工科”建设典型经验做法,对于推进不力的项目将予以提醒或撤项。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立“新工科”研究机构,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研究。


四、以统筹内外资源为途径加大项目支持

教育部将拓展实施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(2.0版),适时增加“新工科”专业点;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设置“新工科建设专题”,汇聚企业资源。鼓励部属高校统筹使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;鼓励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将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纳入“双一流”建设总体方案。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省级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,并采用多种渠道提供经费支持。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将“新工科”建设列入产业发展规划、人才发展规划等。



编辑 | 苏子阳

责编 | 聂茹欣

部分内容来源于“微言教育”、“软科”公众号

摄影 | 李彪  阎喜月

新媒体工作室

往期精选 Editors' Choice

东大理论达人解读十九大:文化自信哪里来?

重磅 | 会变色的“器官芯片”你见过吗?东大教授最新科研成果登Science子刊!

厉害了东大“魔方少年”!魔方单项中国前十,世界前百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